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商学院成功召开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分享会议

时间:2022年11月08日 10:08来源: 点击:


2022112日下午,中南大学商学院于管理楼508报告厅成功召开了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分享会议。参与本次会议的有本科生院教师发展中心金一粟主任,校督导专家刘卫国教授、凌玉华教授、罗桂娥教授,学院领导任胜钢书记、龚艳萍院长、陈迎明副书记、副院长王宗润、刘咏梅、关健、李大元、危平、毕文杰以及全院全体教学及行政老师。会议由李大元副院长主持。

会议开始,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朱宁老师以“课程思政之三问及个人体会”为主题做了课程思政教学分享。朱宁老师首先抛出课程思政之三问:需要课程思政吗?如何做课程思政?什么是课程思政?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发现,课程育人不仅重要,而且对于学生成长很必要;所有的课程均有课程育人的效果,而专业课教师影响最大;同学们感受到了课程育人的效果,但程度有待加强。故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必要且需要,回答了第一问。

朱宁老师认为当前课程思政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两张皮---思政元素太牵强;硬切入---思政融点、开展的时间不恰当;专业、思政不均衡;教与学方法不得当。归根结底: 缺乏系统性思考与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从精准对标、聚焦学情、寻找素材之源、教学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思路和方法,回答了第二问。

最后结合三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解读课程思政本源与内涵,探索课程思政与课程、学科的融合与发展,由此回答第三问。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随后,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获得者任胜钢书记结合“企业理论”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做了专题分享。该课程课程思政设计思路是:以培养高层次商科研究型创新型人才,通过层层剖析企业理论的黑匣子,结合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拓宽思政广度,挖掘思政深度。坚持科研精神铸造人、科研知识教育人、科研方法引导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思政素养。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解思政。主要围绕提高商科学生社会责任担当与使命感,强化厚德诚信的道德品质,鼓励创新创业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结合九个专题的专业知识点,挖掘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9个专题思政元素,精选了14个经典文献和案例,收集整理了多个课程思政视频资料。

第二个阶段是融思政。针对九讲的专业知识,对应设计了每一专题的思政元素,并根据不同的案例特点,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从而让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深度融合,达到盐溶于水,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三个阶段是强施政,通过进一步梳理文件,选取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促使学生把握国家治理的改革方向,领悟生态资源的价值意蕴,探索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逻辑,理清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脉络。在解思政、融思政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达到强思政的价值目标,并通过课程思政案例做了详细说明。

任书记分享结束后指出学院课程思政后期任务是:一是落实好课程思政“三进”,凸显课程思政深度;二是促进课内思政与课外思政有机融合,拓展课程思政广度;三是打造我院商科课程思政特色,体现课程思政温度。

校督导专家对学院课程思政做了高度评价,其中刘卫国老师认为:课程思政需要分层设计,分级实施。如何把学科资源变成育人资源,把学术上的优势变成育人的优势,是各教学系可以实施的;制定2023版的培养方案是我们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很重要机会与契机;从长远看,课程思政是责任,是使命,所以课程思政应该变成一种自觉,形成一种传统,形成一种文化。

罗桂娥老师认为课程思政是有专业属性的,离开了课程,离开了专业,讲思政意义不大;商学院很多课程自带思政点,应用和设计好这些思政点可以做出成效。

凌玉华老师建议应当考虑课程思政效果,学生听了之后,会不会有收获,会不会喜欢;同时结合2023版培养方案的设定,做好开展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

教发中心金一粟主任做了指导性发言:做好课程思政,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有要求的,教师须不断地提升和完善教学的水平和能力;而教学质量一方面是建立在教师个人的付出上,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收获,重视学生的输入与吸收。学生在知识传授的层面接受了,才有可能进一步在能力提升上有感受和体会,在价值塑造上有成效。所以,课程思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三方面其实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成长的。

本次课程思政分享交流会获得了全院教师的高度认可,学院将通过各系教研活动及各支部的党日活动,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研讨,全面助推课程思政建设。同时,学院将在学校的整体部署和指导要求下,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和“三进”工作。

学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