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ome
首页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尹恒院长应邀出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42期双清论坛

发布时间:2015-09-21 浏览次数:

尹恒院长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的邀请出席于9月17-18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42期双清论坛“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创新与学术前沿”,并作题为《结构方法:大数据时代经验分析的发展方向》的报告。这是基金委第一次以经济学为专题的双清论坛。基金委杨卫主任、何鸣鸿副主任,管理学部吴启迪主任、李一军常务副主任、高自友副主任及40多位专家出席了论坛。本次论坛深入探讨经济科学在新阶段的发展方向,凝练和提出我国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研讨未来5-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资助领域。

尹院长在报告中比较了主流经济学界的两大经验研究派别:简式方法(Reduced Form Approach)和结构方法(Structural Approach),指出结构方法中解释变量的引入及其关系都导源于经济理论,可以从建构上解决内生性问题。而且结构方法注重估计模型中的原始参数,即那些在偏好和技术方程中的参数。这些参数不会随政策实施而变化,从而其得出的结论、政策分析和模拟能够避免“卢卡斯批判”所担心的问题。

结构方法的思想最早由Marschak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60年代随着大型宏观经济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发展达到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具有戏剧性的是上世纪70年代 “卢卡斯批判”使得这方面的研究热情迅速冷却下来。其实这些大型宏观联立方程组模型正如当时的宏观经济理论一样缺乏微观基础,并没有纳入消费者和企业的偏好与行为分析,其每一个构成方程实质上还是简式方程,参数也不是“原始参数”。随着GMM为代表的计量经济理论发展、微观数据资料的日渐丰富、数据处理能力的空前扩大,90年代以后新一代结构方法在微观经济分析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在产业组织、国际贸易和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结构方法应用广泛,并吸引了大量其它领域研究者的兴趣,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顶级经济学期刊上使用这一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尹院长认为从经验方法发展看,简式方法和结构方法的区分是相对的,受制于经济理论、计量理论、数据可获得性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发展状况。经验分析中利用经济行为人及其决策结构的信息越充分,分析结果就越准确,政策建议也就越可靠。结构方法将经济理论与经验分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成为未来主流的经验分析方法。目前国内经验研究绝大多数使用简式方法。随着中国微观数据的日益丰富,以及学者对分析可靠性的进一步探求,结构方法在中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科研管理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