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1日至4月22日,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胡方博士来访与我院师生进行学术交流,此次胡方博士来访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授课与讲座两部分。
从3月11日至4月22日每周五上午,胡方教授以“会计的实证研究”为题为大家进行了授课,授课内容分为7个部分。授课由中南大学商学院韩庆兰教授主持,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刘海英等相关老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同参加。
3月11日上午,胡方博士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什么是会计研究”。首先介绍了会计研究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其次回顾了会计研究的演变历程并详细介绍了Ball and Brown于1968年发表的第一篇会计实证研究论文,最后对我们如何写出一篇好的实证论文进行了介绍。

接下来胡老师讲解了“Overview of Research Methods”。通过Healy, Palepu, and Ruback 于1992年发表的“Does corporate performance improve after mergers”详细介绍了会计实证研究的步骤、优缺点等,以及一些其他的会计实证方法,如Probit模型,Logit模型等。
3月18日上午,胡老师分别从会计在有效市场假说下重要性与意义、市场异常、更为准确的有效市场假说和在面临错误定价时的管理行为四部分介绍了“Accounting research related to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3月25日与4月1日上午,胡老师为我们讲解了“Earnings Quality research”和“Earnings management research”。在简要介绍了盈余质量研究的重要性及意义后,接着介绍了实证会计理论(PAT)的相关知识,通过实际外文文献的讲解对盈余管理及PAT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4月8日上午,胡老师介绍的主题是“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讲解了公司治理的发展过程、流行趋势及研究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了在公司治理中的会计研究。
4月15日上午,胡老师主要讲解了“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Research”。在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了会计研究的趋势之后,重点介绍了现今中国会计研究的发展以及一个三步构建会计研究框架的方法。
4月22日上午,由中南大学商学院会计系系主任喻凯副教授主持,中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危平副教授、李世辉副教授、王雄副教授等相关老师与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同参加,胡方博士以“Assert Revaluation and Debt Contracting: Evidence from Australian Market”为题开展讲座,研究了在澳大利亚市场中利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评估是如何影响债务契约的成本。

胡方博士的此次来访,不仅让我们更为系统地学习了会计实证研究的相关理论及方法,同时胡方老师谦逊求实、严谨治学的个人魅力及其对研究问题的独到见解,极大的启发与拓展了我们对“如何在中国现今背景下开展一个好的会计研究”的思考,这不仅为在场者的研究选题、问题提炼、论文投稿以及治学态度等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启发和经验借鉴,还进一步奠定了其与我院开展深入合作的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国际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