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纳天下英才 智汇创新高地
陈晓红院士团队2023年诚聘博士后、诚招博士生
一、依托学校介绍
中南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一湖南省长沙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2000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11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一等奖(特等奖)18项,10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二、团队科研平台简介
陈晓红院士牵头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省委省政府重大科技部署——湘江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等多个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高能级教学科研平台。
基础科学中心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迄今为止定位最高的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基础科学中心于2020年11月正式获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教授牵头,依托中南大学,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申报,湖南工商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作为协作单位共同参与。中心项目定位于打造“学术高地、人才高地、智库高地”。主要面向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对数字经济时代下关键资源环境管理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并培养一大批资源环境管理领域的高端人才,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支撑国家资源环境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目前中心成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及其他国家级人才与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20余人。
湘江实验室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战略谋划,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科技部署,也是湖南省强化“四算一体”的重大创新平台。实验室以对标国家实验室和服务湖南省重点产业发展为目标,围绕算据、算法、算力、算网等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核心要素开展研究。
实验室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瞄准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的基础科学理论及前沿尖端技术发展趋势,不断集聚优秀科技力量、高端人才与创新资源,以“1456”为整体框架建设,立足湖南、辐射全国、服务全球,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原创理论研究中心、关键技术创新高地、产业赋能基地。
实验室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卢锡城担任,现已形成由40位两院院士领衔、团队PI负责、层次分明的顶尖科研团队。人才团队中包含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青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2023年1月,湘江实验室获批设立湖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具有联合培养博士后资格。
三、主要招收研究方向
基础科学中心依托中南大学商学院培养全职博士后,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收矿产与能源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管理、资源环境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数字技术与资源环境管理交叉方向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的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
湘江实验室与中南大学联合培养全职(少量在职)博士后,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收智能制造、智慧医疗、能源双碳、智慧交通、智慧社会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陈院士团队现面向国内外高校招收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位)等专业博士研究生,申请者应具有智能决策算法、理论与平台、生态环境管理、矿产与能源资源管理、智慧社会与智慧城市治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领域研究背景,且具有良好的英文读写能力。
竭诚欢迎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加入!
四、招聘岗位及条件
博士后岗位要求:人品端正,踏实勤奋,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已(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岁;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及写作能力,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有相关高质量论文发表或软件系统开发经验者优先考虑。
博士生招生要求:符合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生报考条件;人品端正,踏实勤奋,热爱学习,开朗乐观;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环境管理、矿产资源管理、能源管理、数据科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背景;具有数据科学和软件工程相关实际经验者、发表高水平论文者可优先考虑。
五、博士后相关待遇
1、薪酬待遇:签订协议书,根据研究方向、开展项目、成果转化情况综合研判商议薪酬。
2、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
3、生活补贴:根据湖南省或长沙市政策享有生活补贴。
4、科研支持:支持申请中国博士后项目及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5、提供优良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实验条件,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丰富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机会。
6、在站完成两年科研任务并符合各周期考核标准后,根据考核结果、综合表现及本人意愿,可推荐前往中南大学、湘江实验室等国内顶尖高校和高水平科研平台任职。
六、联系方式
申请人请提供详细的个人简历(包括完整的教育及科研经历、成绩单、未来研究兴趣、主要学术业绩、专利及获奖情况等)、3篇代表作全文(若有)及能体现个人科研能力的相关资料发送至邮箱:835800898@qq.com(付老师 18373312036,邮件主题标明为“姓名+招聘岗位/报考专业+研究方向”)。我们承诺对所接收到的全部材料进行严格保密。(来源:陈晓红院士团队;责编:刘颖;审核:万萍;审核发布:任胜钢 龚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