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本科生 > 正文

【优秀党员在身边】润物无声,景行景止:专访优秀教师李康祥

时间:2018年04月03日 23:05来源:学工办 点击:

睿智祥和,源自知识的累积、人生的阅历,幽默淡然,始于乐观的视角、随性的心性,面上扫开十层甲,我见他面目和善;胸中涤去数斗尘,我闻他言语有味。李康祥作为一个大学老师,二十载年华,在长沙中南,专攻于宏观经济学,却不染名利烟火。

他热于创新,忠于育人,他生来就是他自己。

李康祥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积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湖南和长沙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对他来讲这些项目使得他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实地调研、参与政府的一些决策,既保持了与经济社会的充分深入接触,也尽到了作为学者的社会责任。

草木百年新雨露,书车万里旧江山

地宽天高,鹏程之小,似乎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李康祥老师的授课并不局限于书本,他想授予学生的是经济学原理,要看透这江山万里,朝迁市变,白纸所记载的黑字寥寥,又怎能真正的让学生懂得经济。所以他配以新闻实事,从三一重工再到长虹、万科、恒大、万达……信手拈来的例子,他引经据典,独具创新性的见解,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上他的课甚至可以不用带书本,只需要参与聆听和思辨。同时,他也推崇具有创新性的小班课,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个课堂,了解每一个学生,给予蕴藉的提醒。课后总会有同学在交流品味老师今天新颖的案例,李老师却饶有兴趣的看同学们的“高谈阔论”。他强调∶“学生不可亦步亦趋,要勇于创新,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提高效率,不死板,人会拥有更多的选择。”长花短草,春光烂漫,青年人是大地上新生的绿色,值得悉心教导。丹心未泯,孜孜不倦,只愿求得源头活水,浇灌满腔新愿。

不计辛劳一砚寒,事能知足心常惬

海子爱过这世界,他说:“活在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对人世没有太多的苛求,满足于所得到的一切,李老师亦是如此。也是一种机缘巧合,1994年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毕业的他到了中南大学教书,虽然过去从未想过做一大学老师,但他把这份工作视为命运的馈赠,一心一意的投入,将作为一个老师这件事本身就视为一件令人满意的事情,从中南本科生的课堂到全国各地的MBA班,多地奔波,一直以来,他都在。不和现在的学生做朋友,是为了保持一种约束力,他自然地认为这是他的使命。在学生自主选课的时期,李老师的课节节爆满,一切都是对他最完美的认可。他的满足源自于他对老师这一职业的认可,敬业是他的坐标,树人是他的方向。大学自由洒脱的氛围,让李康祥老师很是满意,接触到一批批的新鲜血液,使得他的嘴角感染上年轻温度。草在结子,风在摇叶,桃熟流丹,李熟枝残,他崇敬老师的身份,满是自豪。

飞沉皆适性,酣咏自怡情

李康祥老师评价自己是个随性的人。因为随性,他回到了湖南,那个时代的名校大学生是很少再回家乡的,但是他不同,在北方,作为一个南方人,潜意识注定了无法彻底融入不够习惯的环境,那一壶漂泊,他难以入喉。纵使这种似乎“违时”的思想无法被大多数人理解,他还是随性随心。他乐于做老师,不习惯被打上标签,“浮世到头须适性”,烈火峥嵘,鲜花着锦的岁月,到最后都是平和,所以他愿意为以“清都山水郎”,颇有些“天教分付与疏狂”的意味了。他所学是经济学,却做不了一个俗人,想的或许是打算在在人世间行走,不要奢求那许多,社会可供追逐的东西太多,荒径、过客与曾经都是迷失了。所谓大隐隐于世,便是彩笔描空,笔不落色;利刃割水,刀不损锷。用此心意,在笙歌腾沸、花柳烂漫处活得洒脱随性也是一种人生滋味。回到湖南,做一个大学老师,意味着某些放弃,是对可能到来的名利的拒绝,打破流言的枷锁,他过得自在,一切都是快乐。他有志向,但志不于此,他想要的是作为一个学者的栖心元默,作为一个老师的桃李芳华。

李康祥老师说,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以学生等受众群体为主体的知识传播方式将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突破,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的改变知识传递的方式。作为市场经济的坚定拥趸,自身使命就是传递和传播市场经济下每个经济主体必须具备的经济学知识,未来社会经济学必将成为通识课程。宁移白首,不坠青云,这是他对学生的殷切期待。章鱼壶中梦黄粱,天边夏月,飞翠落红,浮青映白,他以梦为马,秉烛前行,隐于世的学者,入于世的教师,他是孤寂的随性,约束的自由。在热闹场中的清冷言语,微寒路上的赤热心肠,都可以是他,肝肠煦若春风,气骨清如秋水,他是老师,是学者,他是李康祥。以后的日子里,他想得也很纯粹,将过去的东西整理下来,像黑暗中的歌者,只愿为我们留下铁屋中的呐喊、书径中的梵音。

通讯员∶陆雅婧

(责任编辑:学工办)

学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