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榜样力量】逆流而御风,弘志亦有诚:专访湖南省优秀毕业生邓志诚

2018-06-21  点击:[]

时光漫溯。回首大一,他是学院团学会信息通讯部的学生记者,采访过十几位优秀学长学姐。列提纲、采访、搭框架、成稿...无数个幕后深夜,他用文字将一位位商院优秀学子的事迹写下向中南师生诠释校园正能量。

四年来,他默默收藏着受访者的简历,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向前。而如今,他由访谈者变成受访者。

四年间的访谈中,他对受访者例行的提问是——“你认为大学里你拥有的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此刻,他听到这个问题,熟悉而陌生,沉默许久。


 

致学而诚理

传统的“学霸”不同,邓志诚捧得国家奖学金的历程可谓曲折漫长大一与奖学金失之交臂,到大二拿到二等奖学金,直至大三结束他才圆梦国奖。用他自己的话说,初入大学的他在学习能力上是远落后于身边同学的,虽然付出了大量时间埋在功课中,却收效甚微。60多人的专业,他第一学期的成绩竟排到了第59。使他一度怀疑自己,付出与成果为什么难成正比?究竟该以何种态度面对大学的学业困境?

没有理由退缩,他只能逆流而上。致学之困境,使他慢慢明了什么是“诚理”,如何去敬畏“学”的实践。彼时肤浅的记忆与背诵,难以窥探知识的深度,于是他大胆跳出思维定势,尝试接纳不同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他试着举一反三,聚焦时代热点,探寻当下学科与社会实际的广泛联系,多维度、多深度、多广度思考。每一个映射在他脑海里的知识点,都能与他结下不解之缘。跳出知识,探索社会与人生、探索未来发展的路径、探索当下所需的批判变革......怀着对知识真诚的敬畏,他可以为了一门课程的学习泛读二十多本相关书籍以自学相关知识,甚至联系作者请教问题。学识会通,进而精化,与精神高地融为一体。

然而这个过程是苦涩与孤独相伴的。建立精确的时间管理模式严格控制价值的时间支出,在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学习进度,并平衡休息的成本与学习的收益——他发现为了午休往返宿舍和图书馆的时间过长,中午的正常午休便改为趴在桌子上小憩。学业最紧张的时期每天学习十小时以上成了常态。为了保证连续高效的学习时间,一个面包一瓶牛奶就是他的午餐。他还总结划分出了不同难度、不同需求的课程所必须的学习时长,并乐于分享给身边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传递给需要的伙伴。幸而身边的师长、亲友们一路相伴,他苦涩而不悲伤,孤独而不寂寞。他坦言,感恩学院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支持和鼓励,才能忍受钻研时的孤清,守住成功时的繁华。

他诚理潜心,善于总结。他逐渐发现,长期保持高度集中学习状态,便会形成学习惯性,进而变成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形成习惯之后,前期改变状态痛苦便会消失。他认为人的学习状态有五个阶段,而自己则处在第四和第五个阶段之间,仍需付出很多努力。而保持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不仅会作用于学习上其对工作、生活状态的影响也是正向的。

就这样,第二学期课程成绩的排名为第33,第三学期为第24,第四学期为第10,第五学期为第5,第六学期为第2。从逆流而上,到御风而行,他真正成为驾驭知识前进的舵手。

 

实践而诚善

传统的“学霸”不同,邓志诚不是一个“唯书”者。并非时时刻刻埋头扎入学海,他也常常上岸奔跑,以感恩为底色,用爱心为原则,在实践中撒播善良的种子。

他在大二时就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曾作为核心成员,随中南大学党员博士团赴湘西开展金融支持项目。该团队连续三年多次赴湖南省慈利县实地调研,系中南大学唯一立项团队,获湖南省共青团专项资助一万元。团队撰写的调研报告向慈利县政府提出金融支持政策建议共24条,其中6条被采纳,并获县长批示。团队还对接帮扶慈利县贫困人口142人,帮扶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年来平均增长19.05%。他深知国家精准扶贫的召唤,深明作为双一流大学学子应该以何种姿态和步伐呼应时代的号角。

扶贫如此,创业亦然。邓志诚于2016年与同伴一起创立惠农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任技术总监。这一切的起因则是他和同伴响应学校的号召,在前往江华县实地调研后发现当地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大量滞销,当地农民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他们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新地提出了“互联网+精准扶贫+农村电商+订单农业”的商业模式,以期解决这一难题。公司试运营期间10天内便帮助江华县贫困农户销售滞销金桔2吨。公司获得了江华县发改委、农委、扶贫开发办等的支持涵与推荐信,团队事迹获“搜狐”、“网易”等多家媒体报道。团队借助该成果参加了2016年“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专项赛并获得创意类金奖。以解决农民实际问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目标,他秉持善良的奉献品质,以社会实践调研为主要形式,展现商院学子天道酬勤、服务基层的风采。有时候,他的思维很简单,“我只是想帮他们把农产品更好地卖出去”。这份初心,使他筛去浮躁与杂念,心无旁骛地沉潜于实践中。

除了深入社会实践,他还担任了学院的主要学生干部,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忙碌于台前幕后。他曾任学院学生会信息通讯部干事、部长,负责学院的日常新闻采编、报道,任职期间共完成新闻稿2万余字,拍摄、处理新闻照片6千余张。原本就喜欢摄影的他将自己的兴趣与工作相结合,互为促进。他拍摄的新闻照片多次被“腾讯”、“网易”等主流媒体采用,他在暑期拍摄的高中母校的组图在微博上获得了近10万的阅读量。他曾任学院团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服务全院90多个支部、两千余名团员的管理工作。他还曾担任年级组组长、党支部支委。不论学习工作多么繁杂,他还是那句简单的话,“把事情一件件做好”。

除此之外,邓志诚还有多个创新创业立项、两个“升华杯”奖项,四年间有5段实习经历,也曾赴香港大学交流学习,他也两次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奖。学习钻研、学生工作、实践服务...他就像赶超学业成绩一样,将学习与生活面面兼顾,延展大学生活的广度与厚度,期望实现不同领域的多元共融。在他看来,这一切并行不悖,都统一于“实践而诚善”的学习生涯自我命题中。


 

为师而诚爱

邓志诚现已留校保研至我院应用经济学专业。但这其实不是他最初对于未来的规划。他在大一结束时就有了较为明确的目标——留学深造。但是在大四时,突然恢复的留校保研政策引发了他的深思。彼时的他学业成绩均分、雅思分数等均已达要求,申请文书也已经完成。虽然这些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的准备将会付之东流付诸东流,但他还是毅然选择了留校保研,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谈及原因,他依然是简单的一句:“是中南的老师们对我的帮助,使我不断成长。”出于对国内高校的硕士教育的认同和对辅导员老师这个职业的崇敬,他选择了从一名学生成长为辅导员,怀着对引导自己成长的恩师的感恩,希望将爱的种子根植于新一代中南学子的内心,并期待他们扎根发芽。

在大四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改变需要巨大的勇气。对此邓志诚表现出来的是坦然和自信。留保同样对学业、学生工作经历等有较高的要求,正所谓“功不唐捐”,他认为恰恰是之前的目标激励他从学业、实践、学生工作等方面做出了更多的努力,让他如今可以遵从本心,选择他真正想要的人生方向。而这份自信则来源于自己大学期间的成长。他有信心把自己成长过程中悟到的经验沉淀好、梳理好,不断传递下去。

 

“你认为大学里你拥有的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此刻,他听到这个问题,陌生而熟悉。他给自己的回答,莫不过是秉持诚理、诚善、诚爱。不论外物如何动摇,“志”尚在,“诚”引航,在逆流中扭转乾坤,御风而行,他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探索中放大真善美的景深。

四年过去了,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篇专访。而当我们解读他的名字时却发现,他一直在采访着别人,也时时秉持“弘志亦有诚”,采访着自己的人生。

 

 

通讯员:陆雅婧

季录商院公众号

联系我们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南大学新校区商学院江湾楼227室

电话:0731-88877104,88876850,88876851

邮箱:csusytw@163.com

中南大学商学院 版权所有©2003-2024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南大学新校区江湾楼 电话:0731-88879391,88836197 Email:sxyybyx@126.com